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
一、总体分析
本次考试参加的学生人数为49人,平均分为85.86分,及格率100%。本次考试的优秀率比平时的测试下降了很多,85分以上的学生只有30个,很多优秀的学生这次考试没有发挥好。我们班的成绩两端分化比较明显。总结下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:
1、期末复习的效率不够高。
2、试卷难度稍有提高,阅读量大,很多题型学生没接触过。
3、很多学生并没有对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巩固。所谓温故而知新,再加上一年级学生的记忆系统还处在挖掘时期,如果没有及时巩固,学生很容易忘记所学的知识。
4、部分学生还没有考试的概念,另外识字量有限,并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试卷。完成试卷后也没有检查的习惯。
二、典型错题分析
1、画出读翘舌音的音节。有部分同学画成了整体认读音节,出错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,一是生活经验不够,二是粗心导致听要求没听明白。
2、我会写词语,还能把字写漂亮。本题为试卷的第四大题,主要测试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。部分学困生写不正确,主要原因在于不会拼读音节。
3、加一笔,变成新字。出错的学生主要集中在“米”这个字上。主要原因在于平时听课不够专心。
4、用心比一比,再组词。本题要求学生进行形近字组词。错题主要主要是差生,写得字不正确。
5、照样子,连词成句。该题错的同学较多,主要原因在于平时训练力度不够,只做过一次该类型的题目。
6、我会连。主要考查学生词语的搭配,很多学困生做错,主要原因是不认识字。
7、我会说。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补充句子,学生不会写的字太多,即使用拼音也用不准确,失分严重,主要原因在于训练不够。
8、我会读,也会做。该题错误较多,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认识字,老师读题目时不认真听记。
三、教学措施
1、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是当务之急。
从某种意义上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。习惯所起的作用绝对大于一时一地所取得的考试成绩,而且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。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、生活习惯,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,二者是密不可分的,是“磨刀不误砍菜刀”的关系。许多人的经历都证明,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人,成绩是不可能好的。在平时的教学中,教师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、读书、倾听、观察、思考、动手等习惯,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,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非浅。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,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,还要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。
2、积累——语文课不可关闭的窗口
积累是创新的前提,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:有教丰富的积累,扩大知识面,增加阅读量,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。俗话说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”学生进行字、词等知识的积累就是集“米”的过程,有了这个过程才可能有文章之“炊”。古人云: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学生在读“万卷书”的时候可以积累,许多体式、结构、佳篇,似蜜蜂采蜜,广收博取。因此,作为教师,应清楚的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,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。
3、在平时教学中,要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,能够使学生把心理所想的,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,这里有一个过程与方法的问题,我们在加强说话引导的同时,逐渐让学生能够用笔把它写出来,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注重学生看图写话练习,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。加强写话训练,多让学生注重语句通顺。
4、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学写字,教师要在指导上下功夫,教会学生执笔运笔的方法,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写字的姿势,力争使学生在写字入门后,把字写得正确、端正而美观。
5、对于拼音,一定要把握好工具性。要教给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,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,让学生在阅读和交流识字成果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。
6、对于班上的几位后进生,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,请家长在家务必配合老师的工作。
总之,本次考试结束了,我班同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同时也伴随着很多的不足,希望在今后学习中能再上新台阶。
评论